燃烧室位于发动机的涡轮与喷管之间,通过给涡后气流内喷油点燃,大幅度提高气流温度从而获得额外的推力。而爆发推进模式则是利用冗余的发电量,在燃烧室内进一步加热高温气体,从而提高涡前温度,获得更高的推力。
为了兼容爆发推进模式,李听寒带领团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对原定使用的trr-177ext发动机进行了新的改进,重新设计了燃烧室结构,涡轮的叶片也更换了更耐高温的叶片材料,对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良。
在一系列改进之后,新式发动机被命名为trr-177e\/a,在两台trr-117e\/a的帮助下,断钢圣剑二号机的整机推重比进一步提升。在使用全部挂载点,并且搭载最大限度的燃料的前提下,其整机推重比依旧达到了2.75。而若是空载半油的条件下,在开启加力和爆发推进模式后,在短时间内的整机推重比甚至达到了3.35。
这一数据,甚至已经和独行隼以及女王隼拉开了代差。
除此之外,新式的机载量子雷达也得到了应用。作为地面雷达的缩小版,这一雷达的主探测扇区约为±65度,探测距离165公里。和传统雷达相比,量子雷达的探测原理有决定性的不同,他并不依靠雷达回波来进行探测,而是依赖量子纠缠理论,通过发射纠缠量子中的一个作为信息量子,然后观测参考量子的量子态变化,由此确认探测情况。
当然,这不意味着传统雷达就可以被取代,这一时代,主流机载雷达的主探测扇区可以达到±145度,探测距离超过500公里。虽然因为主动雷达隐形技术,导致传统雷达的性能大幅下降,但是探测角度的优势还是存在的。
以传统雷达的搜索角度配合量子雷达的探测精度,由此实现远超常规方案的探测性能。这是在经过多次论证之后,李听寒给圣剑项目在探测能力上找到的的最终答案。
在电子设备之外,结合廖勇和娜塔莉亚的战斗数据,tls和热熔激光这种大威力固定武装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是综合能量管理和应用能力的考量后,李听寒并没有选择给常规的圣剑装备tls。
原因也很简单,相对于激光机炮,tls的优势是照射模式可以做到几乎实时跟随战斗机动作,点射模式则可以实现类超视距打击效果。这两样功能对ace而言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圣剑毕竟是要大规模列装的机型,更主要面向的对象,实际上还是一般飞行员。,微?趣+小·说·网~ ′免*费_阅/读?
而一般的飞行员想要熟练运用照射模式和点射模式,难度还是太大了。
因此,在断钢圣剑二号机上,装备的只是阉割了照射和点射模式,仅保留了连射模式的tls和热熔激光,这两者之间是可选关系,并且就算是简化版的tls和热熔激光,威力和廖勇以及娜塔莉亚座机上装备的比,也是没有任何缩水的。
当然,廖勇和娜塔莉亚的战斗数据可不只有这些。他们使用admm和mpbm拿下了大量的击坠,这两样那优秀的作战效果同样得到了重视。甚至于,在断钢圣剑的二号机上,是直接将admm的发射装置整合在了机体上的。
当然,就算额外搭载了admm,这也不意味着断钢圣剑的挂载能力有所下滑。虽然为了优化气动,断钢圣剑没有设置外部挂载点,但是其机腹以及翼根还有侧部弹仓的容量极大,足足可以塞下18发各种型号的导弹。
只不过嘛,如果需要执行对地攻击,那挂载量就要跳水了,这十八发导弹里有十二发是靠机腹弹仓的,在执行对地任务时,只有机腹弹仓可以挂载航弹和制导炸弹,而且两个弹仓加起来,只能挂载六发对地弹药。
但是别忘了,在天生没有外挂点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执行大气层突破任务,圣剑的挂载能力是要比xta-119s强出一个档次的。
然后,在增加了这么这么多的新设备之后,断钢圣剑二号机的空重,依旧要比闪电隼项目里最新式的xta-119s要轻8%。
总之,现在的断钢圣剑二号机和断钢圣剑一号机比起来,除了这个外形,基本上已经不能算一架战斗机了。
在开发阶段就经历这种规模的大改,这在联邦的战斗机开发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只不过这也算是情有可原,毕竟没有人知道三代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李听寒给出的答案也简单粗暴到了极点——
——在各项性能上的全面超越。
更大的推力,更轻的空重,更先进的机载反应堆,更强悍的机动性,更优秀的挂载能力,更先进的固定武装以及航电设备。既然不知道怎么在技术上形成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