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斯,或者说圣剑的最大爬升率居然比闪电隼高了近一倍,这属实是有点惊世骇俗。
“已目视到拿破仑,独行侠现已抵达任务空域,现在准备开始飞行验证。”一分钟不到,廖勇就爬到了米,在目视确认娜塔莉亚后,两人进入了编队飞行。
“很好,基础试飞科目已经同步给你了,请按照科目指示飞行,拿破仑,注意录像。”
“独行侠收到,现在开始执行。”廖勇应了一声,率先脱离了编队。
李听寒给他同步的数据是联邦军的标准训练科目,执行这个科目对廖勇而言是没什么难度的。只不过现在毕竟是新战斗机,一切以适应为主。
“这就是……前掠翼吗?”廖勇控制着战斗机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转向,感受着远超超级闪电隼的操控性能,感叹了一句。
和后掠翼不同,在飞行中,前掠翼上的展向流动指向翼根,大迎角飞行时气流首先从机翼根部分离,从根本上克服了翼尖失速问题,这给前掠翼布局的战斗机带来了更大的可用升力和更高的机翼气动效率。
而这些体现到实际操作里,就是廖勇现在的感觉——
——这架战斗机就好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只要脑子稍微一想,他就能机敏地转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现在廖勇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速度,也就是1.8马赫左右。就算如此,得益于咎瓦尤斯夸张的操控性以及小到几乎不能认为是双发机的转向半径和转向速率,他甚至刷新了自己完成这一科目的个人记录。
“感觉怎么样?”随着廖勇重新和娜塔莉亚完成编队,李听寒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想,如果我现在就死掉,那这应该是我开过的最好的战斗机。”廖勇给了个高到不能再高的评价。
“很好,看到油门杆上的标着hm的按键了吗?按下那个进入高速模式,然后加速到4马赫以上,相信我,他的高速性能会让你更惊讶的。”李听寒说。
“明白,拿破仑,我想我们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廖勇对娜塔莉亚说。
“收到,现在拉开距离。”娜塔莉亚将方向杆向右侧一推,远离了廖勇。
在确认娜塔莉亚距离自己足够远之后,廖勇按下了hm键。而随着他按下按键,正如李听寒之前说的,咎瓦尤斯的外翼向着翼盒内部折叠,最终彻底收入翼盒,随后垂直尾翼开始外翻,水平尾翼上的附面层展开,将外翻到九十度的垂尾收纳了进去。
之后,发动机直接切换到了冲压模式。
冲压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可不是涡扇模式能比的,狂暴的推力再次刷新了廖勇对“推背感”这三个字的概念。空速表的读数也开始一路暴涨,很快就超过了四马赫。
“试着做做机动!”正在享受狂暴推力的廖勇听到了李听寒的指示,于是他猛地一拉操纵杆,简单地做了个筋斗。
一般而言,速度越快,转向半径就会越大,但是廖勇惊讶地发现,咎瓦尤斯尽管已经飙到了五马赫,但是做这个筋斗的时候,转向半径居然没有大太多。
这只能证明一件事——咎瓦尤斯的气动设计出色到令人发指。
“这是什么夸张的转向性能啊?”廖勇惊讶的声音传来,待在塔台的李听寒微微一笑。
这就是她选择折刀翼的原因。
要知道,就算到了二十四世纪,前掠翼在高速下导致翼尖扭转问题都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只能通过不断更新材料来提升对抗这个扭转的能力。就算是使用性能极佳的十四号超合金制造的复合金属纤维材料进行纹路对错制造,其翼尖扭转问题也只是被延后到了六马赫左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圣剑项目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变前掠翼设计。只不过像断钢圣剑和杜兰达尔那样,也就是变前掠翼变为变后掠翼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算是在一马赫这个在二十四世纪足以被称为“低速”的速度下开始转变为变后掠翼时,气动中心的后移幅度也达到了57%。就算是以飞控技术着称的寰宇科工,如此巨大的气动中心变化带来的控制也是一个极其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咎瓦尤斯采取的折刀翼虽然也是变前掠翼,但是这个设计实际上并不是变后掠翼那样的vg翼,而是将前掠翼和后掠翼结合起来,在收起外翼时,机翼的后掠角没有产生任何变化。这样虽然带来了部分死重问题,但是在面对带来的机动性优势上,这点重量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而在折刀收起,垂尾折平之后,整架战斗机就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