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架不住便宜啊!好多图省钱的工人,就跑他们那儿去了。~x?h·u/l_i-a\n,.+c/o′m_”
杨万里也跟着抱怨:“就是!拉低市场价!搞得咱们现在一天也就卖个……嗯,两百份左右吧,顶天了。”
“一份饭,刨去成本,大概能挣个三块钱左右。算下来,一天纯利润也就……六百来块。”
他顿了顿,又赶紧补充,像是怕儿子看不起似的。
“当然,这也不少了!一个月下来,刨去吃喝拉撒,也能攒下一万五六!比你那什么……什么写字楼强多了吧?”
杨林没说话,默默地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他不是不信父母,只是……习惯性地想算一算。
他打开一个生鲜采购网站,查了查最近的猪肉、鸡肉、蔬菜、大米和食用油的价格。
然后又估算了饭盒、筷子、燃气、水电以及摊位可能存在的隐性成本。
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了一阵,一个简单的成本模型就出来了。
按照目前市场价,一份一荤两素的盒饭,要想保证食材新鲜、分量足,成本至少要控制在十块到十二块左右。
如果卖十五块,利润大概在三到五块。
卖十二块……
“爸,妈,这十二块的盒饭,几乎是贴着成本在卖,甚至可能亏本。·3!3^y!u′e.d·u′.~c~o,m/”杨林指着屏幕上的数字。
“除非……他们用的肉有问题,比如用了便宜的冻肉、碎肉,甚至是……不太新鲜的边角料。蔬菜也可能用那种快坏的或者处理菜。”
孙晓梅一听,立马瞪大了眼睛:“我就说嘛!不然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这帮人,为了挣钱,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这不是坑人吗?”
杨万里也皱着眉头:“这……这可不行啊!咱们做生意,讲究的是良心!不能用那些差东西糊弄人!”
“对!”孙晓梅斩钉截铁地说,“咱们宁可少挣点,也得保证饭菜干净、好吃!不然砸了招牌,以后谁还来买?”
看着父母那一脸认真的样子,杨林心里倒是踏实了不少。
看来,他们虽然是初次“下海”,但做生意的基本原则还是懂的。
他算了算,父母现在一天稳定卖两百份,按平均每份利润三块算,一天纯利就是六百块。
一个月三十天……那就是一万八!
刨去他们自己的生活开销和房租,一个月净攒一万五六,还真不是吹牛!
这收入……确实吊打了他以前那份看似“体面”的996工作。_j_i*n*g+w`u¢b.o?o.k!._c`o_m*
而且,看父母这状态,虽然辛苦,起早贪黑的,但精神头十足,眉宇间有种踏实的满足感。
这跟他在写字楼里看到的那些,被KPI压得愁眉苦脸、眼神空洞的同事们,完全是两种状态。
也许……这样接地气地挣辛苦钱,也挺好的?
杨林心里那点别扭和疑虑,不知不觉间消散了大半。
晚饭后,孙晓梅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杨万里则拿出那个记账的小本本,又开始嘀嘀咕咕地算着什么。
就在这时,杨万里放在桌上的那个老旧的按键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铃声是那种特别响亮的“鸿雁”。
杨万里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但还是接了起来。
“喂?……嗯,小伟啊……啥?!”
他猛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你说啥?!啥时候的事儿?……严不严重?……好好好,我知道了,我跟你婶儿商量一下,尽快回去!”
挂了电话,杨万里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刚才那股子得意劲儿荡然无存。
“咋了?老家谁来的电话?”孙晓梅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紧张地问道。
杨万里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板凳上,声音有些沙哑:“是小伟打来的……说,咱爸……咱爸在院子里晒谷子,没站稳,摔了一跤……把腿给摔断了!”
“啊?!”孙晓梅手里的抹布“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妈把腿摔断了?严重吗?去医院了没?”
“去了县医院,拍了片子,说是骨折,得卧床休息好几个月呢!”杨万里揉着额头,满脸愁容。
“小伟说,他媳妇儿一个人在家照顾不过来,俩孩子还小,地里也忙……意思是,让我们赶紧回去一个人。”
孙晓梅也急了:“那……那肯定得回去啊!咱妈都那样了,咱能不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