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跑过来,关切地问:“小茗,没事吧?刚开始学都会摔倒的,你要勇敢点。”我揉着摔疼的地方,心里有些沮丧,但还是倔强地说:“姐,我没事,咱们继续。”
接下来的几次尝试,我不是刚骑上去就歪倒,就是控制不住方向冲向麦秸垛。每一次摔倒都让他更加灰心,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骑自行车。有一次,我甚至因为摔倒而撞到了麦秸垛上,麦秸散落一地,我也被埋在了下面。我姐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我拉出来,看着灰头土脸的我,我姐心疼地说:“小茗,今天就先学到这儿吧,你已经很努力了。”我却摇了摇头,说:“姐,我再试一次。”
这一次,我比之前更加小心。我按照他教给他的方法,慢慢地蹬着地,感受着自行车的平衡。当我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脚放在踏板上,用力一蹬。自行车竟然缓缓地向前移动了,我心中一阵狂喜。可是没骑多远,我又开始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再次摔倒。就在这关键时刻,我姐在后面用力地扶住了自行车,大声喊道:“小茗,稳住,你能行的!”我咬着牙,努力控制着身体的平衡,终于成功地骑了一小段距离。那一刻,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征服了全世界。
第二件事就是学习制作陀螺,看着别人玩的不亦乐乎,我心里也痒痒的。学会骑自行车的喜悦还没有完全消散,我又对制作陀螺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这我把家里的铁锨把弄折了做陀螺,被我爸发现,又修理了我一顿。但是我并没有气馁。村里的小伙钱哥是制作陀螺的高手,他做的陀螺又大又稳,在冰面上能转很久。于是我找到钱哥,请求他教自己制作陀螺。钱哥看着我渴望的眼神,笑着答应了。 之前因为玩弹珠闹的矛盾也算冰释前嫌了。
我们来到他家的小院,钱哥拿出一块木头、一把小刀和一根木棍,开始给我示范。“小茗,你看,首先要把这块木头削成一个圆锥形,这可是个技术活,要小心手。”钱哥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削着木头。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自己动手。
轮到我动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我拿起小刀,用力地削着木头,可是木头却不听使唤,不是削得歪歪扭扭,就是差点削到自己的手。钱哥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小茗,你不能太用力,要慢慢地、稳稳地削。”我按照钱哥的话去做,可是效果还是不理想。
好不容易把木头削成了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样子,接下来就要在陀螺的底部钉上一颗钢珠了。钱哥拿出一颗钢珠和一枚钉子,用锤子轻轻地把钉子钉进木头里,钢珠就稳稳地嵌在了底部。我学着钱哥的样子,拿起锤子,可是我一锤子下去,钢珠就飞了出去,钉子也钉歪了。我又试了几次,不是把木头敲裂了,就是钉子钉不进去。我急得满头大汗,心里十分懊恼。
钱哥安慰我说:“小茗,别着急,这需要多练习。你看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做了好几个都不成功。”我听了钱哥的话,重新振作起来。我找了一块新的木头,再次开始制作。这一次,我更加细心,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地进行。虽然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我没有放弃。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终于做出了一个虽然不太完美,但勉强能转的陀螺。我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陀螺,跑到冰面上,用力一抽,看着陀螺在冰面上摇摇晃晃地转动,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第三件事儿就是学数学了。寒假快要结束了,小叔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尤其是数学,便主动提出要帮我补习数学。小叔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在我眼里,小叔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智者。
小叔拿出我的数学课本,翻到了一道应用题。“小茗,你看这道题,它说一个农场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是一道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小叔耐心地讲解着。
我听着小叔的话,眼睛里满是迷茫。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假设,也不知道怎么假设。小叔在纸上画了几只鸡和兔的图形,试图让我更直观地理解。“小茗,你看,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应该有多少只脚呢?”小叔问道。我挠了挠头,小声地说:“35乘以2,应该是70只脚吧。”小叔点了点头,说:“对,可是题目中说有94只脚,这多出来的脚是怎么回事呢?”我又陷入了沉思,我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
小叔继续解释:“这多出来的脚就是兔子比鸡多的脚,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两只脚,所以用多出来的脚的数量除以2就可以得到兔子的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