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挑选出一批相对合适s硅酸盐型小行星和金属型小行星可以当做第一批考察的对象。”
“后续我会安排下蜀航天基地这边发射一批探测器,前往小行星带进行近距离的考察,以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些目标。”“至于如何施工.”“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的想法是发展智能机器人。”思忖了一下,徐川继续说道:“相对比宇航员来说,在太空中智能机器人更具备优势。”“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固定在小行星上,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外界影响。”“另外,如果考虑到施工的高难度,可以考虑组合建造。”“通过在地球或者月球上先伸长出需要的推进发动机,组装成类似于积木的拼接零件,通过航天飞机直接运送到小行星带,再组装起来。”“相对比传统的建造方式来说,这种施工方案更容易,且无重力的太空环境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零件运送拼装。”“整体来说,难度虽然较大,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事实上,除了自主智能机器人外,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徐晓那边正在研究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由工程人员在环境更加稳定的航天飞机上操控小行星上的机械设备。不过这个选项并不在徐川一开始的规划中。一方面是虚拟现实技术目前来说还做不到这种技术,距离完全传到脑电波实时操控复杂的机械设备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另一方面则是太空长久施工会对工程人员和宇航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在施工过程中若是出现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造成陨石或小行星偏离轨道,造成航天飞机的破坏损伤,危急上面的人员生命安全。毕竟是在小行星带中,哪怕里面的物质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相当的稀疏,但每年发生在小行星带中的陨石碰撞事件依旧繁多。尤其是受木星和火星的引力影响下,小行星带中的陨石运行轨道并不是那么的固定。所以相对比之下,全自动化的智能机械设备更符合他的选择。另一边,星海研究院的总部大楼。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在米国人眼里极为神秘的研究机构,高通的副总裁威廉汤普森眼神中满是复杂。对于他来说,今天绝对是他在这些华国人面前最为‘卑躬屈膝’的一次,也是高通公司最为‘卑微’的一次。当然,这是他自认为的。早在徐川在《探索》期刊上发表那两篇有关于碳基芯片的论文时,高通便敏锐的注意到了硅基芯片的时代可能要产生重大变化了。他们在第一时间让人对这两篇碳基芯片相关的论文进行整体评价后,认为星海研究院极有可能在碳基芯片技术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在召开了内部会议后,他们迅速联系上了星海研究院这边,并且预约到了一场访问,希望能够和碳基芯片实验室详细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能否有合作或入股的机会。在当时,星海研究院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们的访问请求,还让他们很是欣喜,认为高通哪怕是在华国都极具影响力。结果谁也没有想到,星海研究院这边,将他们的访问请求安排在今天,也就是碳基芯片的产品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原本他们想的是最好能够参与进碳基芯片的技术研发中,与华国在碳基半导体领域搭乘合作,占据一定的投资技术股份和话语权。然而一场产品发布会,全盘打乱了他们所有的想法。在碳基芯片领域,华国不仅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更是直接制造出来了完全足够商业化使用的产品。甚至在存储芯片领域,推出的第一代龙藏存储芯片系列就几乎全面的碾压了存储巨头美光科技的高端产品。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震撼到了现场的所有人,也震撼到了全世界,更是令他不得不紧急联系总部修改访问交流的内容。毕竟从碳基芯片产品发布会的现场情况来看,他们已经没有了与华国在碳基半导体领域搭乘合作,占据一定的投资技术股份和话语权的任何可能性了。对方连成品芯片都已经制备出来了,几乎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难题,怎么可能再让他们参与进来拿到股份和话语权。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碳基芯片的产品发布会过后,他的目的便已经变了。不再是尝试在研发进参与过程,进行提前投资,而是要想办法和星海研究院这边搭乘合作。如果能够拿到碳基芯片的制备技术,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做不到这点,他也至少要从对方的手中拿到授权或者说初步谈成合作的可能性。在即将到来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