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月球上的新发现!
在学术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探索》期刊相关的消息之时,另一边,京城。还在华聚变能源这边开会的候承平和王勇年两位院士也得到了相关的消息。看着报刊上的新闻,候承平院士猛的拍了一下大腿,面色红润的激动道:“我怎么就忘了这个呢!”一旁,王勇年看了过来,眼神中带着一些询问。候承平笑着将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开口道:“我们之前不是还在讨论《探索》的投稿问题吗想着让核工业集团的研究单位给徐院士投投稿撑撑人气,现在看来不用了,他自己就搞定了。”“看样子,他早就想好了《探索》成立后,路该怎么走了。”从老友的手中接过报纸,王勇年翻看了一下,眼中带着一丝感兴趣的神色,开口道:“没想到他早就准备了后手。”候承平笑着道:“以我对他的了解,crhpc那边估计只是第一步。别忘了他手中还掌握星海研究院呢。”“月球的开发也离不开他,后续估计这些项目和研究所,也会同步加入这种评审机制。”“《探索》的未来,咱们可以期待一下了啊。”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们两在讨论这件事,国内的学术界几乎全都在讨论《探索》这份新成立的期刊。不仅仅是讨论,大部分的学者也如候承平一般期待着《探索》的发展和未来。探索,disvery!这个符合科学研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名字,让人充满了遐想。几十年以来,国内学术界的发展,不管是职称评定还是业绩考核,哪怕是博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几乎都是以英文为基础的sci期刊。这不仅仅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话语权被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拿捏在手中,更是因为国内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期刊。不夸张的说,国内的学术期刊,水刊的程度,别说国外的学术机构会采用和引用里面的论文了。就是国内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不少都是不认可的。或者说,规定上认可,但是你拿出来你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来说,在高校或者研究单位中,几乎是无法用来当做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这些晋升资本的。甚至就连不少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毕业,都不是很认可国内的学术期刊投稿,而是要求sci论文。由此足以见得国内的学术期刊‘水货’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国内期刊都是垃圾,一些由华科院、顶级高校创建的期刊,影响力还是可行的。比如化学领域的期刊《中国化学会期刊平台s》,虽然比不上jacs和acie这些顶尖的期刊,但其影响因子也达到了11.2,上面的文章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国内的期刊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很难走出国内。毫不夸张的说,国内的学术期刊,上面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论文,全都是由国内的学者投稿的。其他国家的学者投稿,屈指可数。这就是国内学术期刊的缺陷了,难以国际化,被其他的国家认可。很多时候国外的学者宁愿投欧洲化学也不会考虑文章质量不错但缺乏国际化的scheistry。如果说能够让国内的学术期刊,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职称评级或学术考核,那么这才是真正的走出去了。而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一家学术期刊能够做到这点。所以在国内无数学者们的眼中,徐川创建的《探索》,毫无疑问就是对西方国家掌控的学术霸权的一次挑战。虽然说对于他们逆风翻盘,在基础科学领域取代西方国家几乎没有人抱有希望。毕竟自从17/18世纪开始,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就一直都在西方国家手中。这是比米国的太空霸权更根深蒂固的领域。想靠一份《探索》就实现弯道,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探索》真正的走出了华国,走向了全世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学术发展,学术考核。那么华国就能在基础科学领域站稳脚跟,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点燃一抹星星之火。而这,对于华国未来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的影响,都是意义深远且重大的。正如候承平院士所预料的一样,crhpc机构宣布认可《探索》期刊仅仅是第一步。紧随其后的,是星海研究院、是华聚变能源、是华国航天局、是月面生物圈工程、月面前哨科研站几乎在全世界有着巨额影响力的科研单位和前沿国际合作超级工程,都紧随其后的在crhpc机构之后公开发声,认可《探索》期刊,并将其纳入了学术参考标准、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