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家里的下人王清儿都让他们进入到比较深处的山里,寻找草药或是一些香料。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debooks.com
刚刚在村里落户的杨二,不知道爬去了哪座山,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大片竹蔗林。这片竹蔗数量还真不少,竟然有近两千斤。杨二在山里看到这片竹蔗林时便欣喜不已,忙砍了一担竹蔗准备挑到沐家问问收不收。杨二在去沐家的路上心里还想着若是人家愿意收,哪怕是一文每斤,他都能挣上一两多银子。想到这里他的步伐更快了。当他终于到达沐家时,王清儿正好在前院,她招呼杨二将竹蔗放下,王清儿随即拿起一根,熟练地削去外皮,咬了一口。“嗯,这竹蔗味道真不错,甜!”王清儿满意地点点头,想都没想就朝杨二说道:“杨二哥,你这竹蔗就按五文一斤收,你可愿意?”杨二心中一喜,这价格比他预期的高出了好几倍。他连忙谢过王清儿,然后点头如捣蒜的同意,紧接着开始帮着称重。接下来的几日,杨二每天都挑着竹蔗来到沐家过秤,直到把所有的竹蔗都砍完。经过计算,他总共收获了近十两银子,这对他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周氏对杨二家的情况也有所了解,知道他家境并不宽裕,还有一个需要长期吃药的女儿,因此对于他家也是颇有照顾。每次家里有活需要人手时,她都会叫上杨二。而杨二也确实没有让周氏失望,他勤劳肯干,从不偷懒,总是把事情做得妥妥当当。周氏还特别嘱咐杨二,如果在山里再看到竹蔗,可以随时送来家里。即使后面的竹蔗不能用来熬糖了,也可以留作种子,等到来年再种。杨二感激涕零,他拿着银子,对周氏千恩万谢后,才揣着银子快步往家走去,似乎步伐都轻快了许多。有了这十两银子,女儿两年的药钱不用愁了。自从他们一家安置在岙山村后,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似乎运气都好了不少。若不因沐家之前砍竹蔗时请了杨二来帮忙,所以他才认得竹蔗,并且知道沐家需要这种东西,他也不会挣到这么多银子。即使是之前,杨二也时不时地在沐家做工,赚些银钱给女儿抓药,女儿的身体也因此好了许多。女儿身体好了些以后吴翠莲每天也会背着她,再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后山采摘一些鼠曲草,卖给沐家。这样一来,她也能挣钱补贴家用,买些粮食,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加安稳。不仅是杨家的日子变得好过了许多,其他被安置在岙山村的村民们的生活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些妇人甚至会结伴前往她们之前居住村落附近的山里,去采摘王清儿需要的山货。她们通常一大早就出发,中午就只带几个窝窝头充饥,一直要忙碌到天黑才会回家。尽管这样一天下来非常辛苦,但她们每天都能赚到几十文银钱,这可比那些去镇上做苦力的男人们赚得还要多呢! 这些原本总是满脸忧愁的妇人们,现在一个个都笑逐颜开。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钱,在家里公婆和男人面前也终于有了说话的底气。王清儿除了收购山货之外,随着粉条作坊的成立,她又开始大量收购红薯。镇上的红薯售价是一文钱一斤,而王清儿则以三文钱两斤的价格收购,但她对红薯的质量有一定要求,绝对不能有腐烂或破损的。除了在本村收购红薯外,王清儿还安排人到其他村庄去收购。然而,由于之前的洪灾影响,很多人家都不太愿意出售自己的红薯,只能让福香楼的掌柜转告给商从简,让他从外地帮着收购红薯,有多少要多少。此外,王清儿还向村民们提议,让大家今年多种一些红薯,无论种多少,她都会全部收购。那些刚刚被安置在村里、手头没有红薯种子的村民们,如果他们愿意种植红薯,她可以提供足够多的红薯藤给他们。毕竟,她今年可是播下了整整五亩地的红薯种子呢!她之所以会种下这么多红薯,主要还是因为家里养的家禽和牲畜实在太多了。红薯藤这种农作物,可是割了一茬又一茬,用来养猪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除了红薯,她还种了好几亩的苋菜和空心菜。这些蔬菜同样是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用来喂养家畜可是再适合不过了。村里那些土地比较少的人家,为了能够多种一些红薯,都纷纷开始开垦荒地,专门用来种植红薯。红薯对于土质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稍加打理,就能有不错的收成。商从简按照他信中所写的那样,安排了专人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