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世界行走的一个工具,而且能时时处在这个“知”上,这个“觉”上,俺在这个世界上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有这个“知”和“觉”作为背后的大背景,可能状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当情绪来了的时候,俺想着“嗯,是俺又害怕了,恐惧了”,比如是因为俺在五岁时发生过什么事情,使得俺看到这样的状况就会害怕,也或者俺记不起是什么事情,但是知道一定是过往的经历导致的。俺想着,这是正常的,当俺给这个恐惧和害怕一个接纳的姿态,于是这个害怕的情绪自然就安定了。又或者俺想着“嗯,了解了,因为俺是有限的,所以俺会害怕”,或许俺也会释然了呢。或者俺想着“俺只是又陷入到想让所有事情都按着俺的想法来这种不切实际的状况”,莞尔一笑,笑笑俺,于是也就放下了。
所以,就是俺成长过程中必然导致的限制性,导致了这些情绪的发生。如果俺能够想清楚,想明白,于是这些情绪自然就安定了。甚至如果俺能想到背后那个吾的大背景,那个原本就很完美的吾,也许更加能够释然了。
目前俺在做的事情,是包括觉知的部分(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自己的心,觉知自己的念头)和行动的部分(做身的动作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心)这两个部分。俺想,这前者的三个觉知就是觉察自己的限制性(感受、情绪和念头),这是“知”和“觉”的功课;后者的行动便是“在”的功课。
“知”“觉”和“在”就是目前俺做的事情,可能做不太到,或者偶尔能做到。
还想深入一些地探讨一下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所有的限制性的感受、情绪和念头都是需要被俺接纳的,都是可以发生的,都是合理的,“既然存在着就是合理的”,之前俺的痛苦和纠结的来由就是因为俺觉得不应该发生,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俺需要认识到,因为俺产生的过程就决定了俺的这些感受、情绪和念头都是再正常,再自然不过的,看见它们,接受它们。
为何做不到“在”呢?因为做的时候,很多的念头自然就冒出来了,于是就陷入各种纠结和故事里去了,于是就做不到“在”了。如果说这些念头都是自然存在的,而且都是限制性的念头,如果一味被带着跑,或者一味地陷入进去,再怎么思考,再怎么工作,都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不妨就看着它,但不陷入就好。
所以“知”和“觉”就是俺要认识到那些感受、情绪和念头都是注定要产生的,是自然的,是限制性信念导致的,看着它们,欢迎它们;而“在”就是不把注意力关注在由于限制性信念产生的那些感受、情绪和念头之中,而是放在俺正在做的事情上就好。或者是把注意力关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从而能够不让自己陷入到那些感受、情绪和念头,这些感受、情绪和念头都是关乎过去和将来的,过去和将来永远无法把握,所以不需要陷入,那是浪费时间,所以关注现在正在做的事,正在操作的物,正在面对的人。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把俺的眼光移开,之前俺一直陷入到过去和将来,陷入到限制性带来的感受、情绪和念头之中,俺的全世界,全部时间和空间,全部精力,全都陷入在这些里面,而且满是各种重复性发生的感受、情绪和念头,陷在这4%的区域中而不能自拔,更不自知;现在俺“觉”和“知”这4%都是限制性信念,俺也“觉”和“知”有一个吾在俺的后面,是更大的背景,是4%之外的96%,或者是更大的100%的区域,于是俺“在”这些个正在面对的人事物之中,于是不再陷入那些限制性的东西之中。仅此而已!
不可否认,俺面对着现在的人事物,仍然是带着俺的限制性信念在面对的,所以注定还是限制性的处理方式,所以仍然有很多的感受、情绪和念头,接受就好。但一旦这些人事物过去之后,就又变成了那4%,于是俺就要觉知到不再陷入就好。而且这些感受、情绪和念头也属于人事物,来了接受,过了就放下。这样说来,俺只需要面对俺当前碰到的所有人事物,所有感受、情绪和念头就好,所做的也就是按照俺当下的状况去处理人事物,去接纳所有感受、情绪和念头就好!
所以,俺想跳出俺的世界,俺想看到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