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瞻部洲,刘氏汉国。
有魔门打底,朝廷更容易汇聚民心,只是疆域太大,朝廷实在管不过来,每每都发生动乱。 每个时辰飞行四百里,每天飞行五千里的飞舟都赶不急。 有一代皇帝汇总各家理念,最后选择了以儒家的纲常之法,来约束百姓。 通过传播儒家的道德,把儒家传播出去。 皇帝为了让各方都接受儒家,还立下律法,规定朝廷以儒家论士。 万般皆下品,唯有儒生高。 官宦世家虽然不喜欢,但争权夺利之下,也由不得他们。 如此一来,儒道逐渐成了主流。 随着时间推移,又有一代皇帝突然发现,就算皇室也无法绕过儒道,甚至皇权也被儒道控制了。 只是后悔也晚了,只能去迎合。 唯一的好处是叛乱确实少了,民心更加安定。 可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儒道不变通,从不能怀疑先贤,到不能置疑长辈。 谁要怀疑,谁会被骂死,一个不孝之名,就能搞得家里鸡飞狗跳,甚至被全城人说闲话。 而这也带来了儒生追逐名声名誉的问题,然后就是沽名钓誉的虚伪,以及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毛病。 衍生到政见上面,如果意见不合,就出现互相为了反对对方而反对,并且拉帮结派抱团对轰。 国内没什么事,但朝廷上斗得死去活来,天天折腾皇帝。 有皇帝干脆就不管,一心一意用神坛转换灵气,就算不能修行成仙,也可以长寿。 只是有烈性的儒生,把神坛毁了,督促皇帝好好干活儿。 皇帝气得要杀人,结果遭到整个朝廷儒生的反对。 这下好了,皇帝也没办法了。 哪怕知道,很多世家因为儒道,而恨皇室入骨,希望代代皇帝都早死,要看皇室笑话,也没有办法。 不过皇帝也逐渐修改儒道,让儒道摒弃长生,让天下人不去信神鬼。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儒生,是要当官,是要为民做主,不能相信神可以帮助人。 人,只有在儒的带领下,才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家,只有在儒的带领下,才能家和美满,子孙繁茂。 国,只有在儒的带领下,才能国泰民安,延绵不绝。 为此,儒生要从自身做起,不要相信什么长生的鬼话。 因为如果真有长生,那为什么还有人间?不都成仙了? …… 皇帝的阴谋得逞了,儒道一方面修炼内气,一方面不再相信天神。 南瞻部洲的心愿之力逐渐弱了,这令众神都很尴尬。 他们门派帮忙打的天下,到头来却把他们这些祖宗抛弃了。 准提佛注意到了,琢磨着是不是可以让西方教在南瞻部洲繁荣起来。 不过推算之下,发现还是绕不开道门,绕不开如来佛,感觉很是无力。 只是这事情对佛门有大好处,所以事情仍然得做。 而另一方面,由于皇帝也自食其果。 因为百姓不信神,对儒道也没好感,对皇帝只有敬畏,完全没有信。 百姓想免税免劳逸,皇帝能办到吗? 百姓想朝廷发钱发粮,皇帝能办到吗? 百姓想朝廷约束官员不要胡作非为,皇帝能办到吗? 百姓想的事情,皇帝没有一样能够办到,最多是正在办,只是永远正在办,这又怎么让百姓心服? 所以皇帝没办法再汇聚心愿之力,没办法再造神坛。 皇帝空有神印,却没办法大规模使用,没办法制造傀儡。 幸好工匠可以制造飞舟,儒道也可以找学子汇聚心愿之力,制造出飞舟核心,让飞舟飞起来,否则“天下”早没了。 只是,皇室缺乏力量护身,天下没乱,皇室却乱象纷呈,朝廷被外力左右。 幸好还有儒道,外力也绕不过儒道,这才让刘氏汉国一直延续下去。 问题是皇帝虽然还是皇帝,皇权却不在皇帝手中,皇帝更替全看外力,这也算刘氏折腾的报应。 …… 时光不紧不慢的流淌,天庭新一代天帝终于出生了,虽然无法确定是谁,但却知道天庭要有主了。 本以为,太上道人会渡天帝上天,却没想到,却是等他死后成天人。 众人推算,也只知道他曾经在不周山听鸿钧讲道,后来入了轮回,历经无数次轮回,终于积满了因果。 而有意思的是,他有一世是杨戬的亲戚,杨戬是他外甥。 杨戬是不想认的,这都多少个轮回过去了。 但他娘要认这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