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上都能捡银子,到处都是达官贵人。
本来应该从那里回来的人日子应该过的不错。
可这一家人看起来也没好到哪里去,身上的衣服破旧还打着补丁。
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发财了的样子。
“本来以为这沈祠是发财了回来的,没想到混的也不怎么样?”
“不是住在京城吗?那可是个富贵的地方。难道得罪了什么人回来的?”
“好像说他们不住在京城,只是住在京郊外面,之前住的也是茅草房。”
“这就对了,京城和京郊可是不一样的地界。
沈祠当初一个人逃兵乱过去的,混成这样也算是不错了。
就是他们家只有两个丫头,他那儿媳妇连个孙子都没生出来。”
沈祠一家人从京城回来,也引发了村民们的讨论。
许久不见的人从京城回来,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消息。
还有人在他们家的房子不远处盯着看,还指指点点的。
沈家人也当作是没看见,要是有人过来搭话就热情的回几句。
到底住在一个村子里面,也得多和村里人打打交道。
陈茹是一个持家有道的妻子,性格也爽朗大方。
短短几天,就和村子里面的几个妇人结交成了好友。
沈家在村子里面也有宗族,沈祠也带着一家人去见了老族长。
沈大壮也多了几个表兄表弟,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
只不过这些亲戚关系都有些远。
沈祠一家人回来也是对村民有好处的。
他家里面要建房子,就得请人做事。
就算村子里面的男人去镇上找活干,都要看运气。
这个村子里面的活更是可遇不可求。
沈家有两处房子,一处重新建。
至于另外一座房子。
沈祠干脆让村民帮忙清理了地方出来。
留这一块地出来围起来种菜也好,
还能够建个厕所,养点鸡鸭。
两块房地是相邻的,这事也好做。
这房子一建起来,看上去地方也很大。又是新房子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沈家人为了早点住上房子,给的工钱也多一点。
镇上给十文钱做一天工,村子里面一般都是给八文。
他们干脆也给了十文,不包饭。
半个月的时间,沈家的院子和土屋就盖了起来。
所有的加起来也才花了三十两而已。
陈茹住着新房子感觉也真是来对了。
这土屋瓦房住的比茅草屋舒服多了。
此时的她还在想着,要是娘家人跟着一起来了就好了。
这日子过得比在京郊那里要舒服多了。
沈老头盯着家里建房子的事情,陈茹就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
而这段时间沈大壮则跑到了地里面开垦起了土地。
秋收过去了,还能再种点别的东西。
例如说小麦,虽然他们种的有些晚了。
但是也能有一些收获,总比把地空在那里要好。
农家人吃饭靠的是力气,也是勤快。
沈家现在的人口虽然少了点,但个个都不是偷懒的。
努力干活种粮食日子总会变好好的。
对于沈家给的工钱,村子里面的人很满意。
因此过来想要干活的人不少。
人多肉少,这活也不好分。
沈老头是个聪明的人。
干脆让村长和族长两个人安排人选的事情。
这自家宗族里面的人想要这活,村子里面的人也想要干这活。
干脆就分成两半呗,反正就是谁也不得罪。
沈祠一家人刚回来不久,和村子里面的村民关系也有些生分,他们是不想得罪任何人的。
沈家人厚道,他们也厚道干活又快又好。
这新房子建好了,十年都不用修整。
眼前是几间新修的土屋,上面还盖了两层瓦片。
还有一块大院子,周围都围上了木栏。
新盖的房子整洁又漂亮。
两件废弃的土屋结合起来是面积也很大。
这大院子还可以种很多东西。
“爹,大壮我们有新家了。”
抱着孩子的陈茹看着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