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一切的根源,也难怪孙文山等人不答应,看来他们对皇帝更了解。
这些年皇帝对皇室的手段他们都看在了眼里,当初分封出去的封地,己经被唐杰民收回来的七七八八了,当然,这里面还有萧塬不小的功劳,要不是他的西域殖民计划,唐杰民也不会这么顺利。
而解决了皇室之后,这位帝王接下来的目标就放在了那些重臣身上,他们国公的封号也是皇帝想要拿走的东西。
当然,并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
当初大夏初立,唐玄不得不大肆分封来拉拢人心,所以现在大夏的公侯多达两三百人,这些人里面,真正让唐杰民认可的估计不足一百。
所以这所谓的挂名文职,其实只是唐杰民的第一步而己,他可能有为勋贵考虑的心思,毕竟以后的大夏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战争要打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削减爵位。
而他一动手,立马就被那些勋贵们察觉到了,他们都是跟着唐家起家的人,对于这位陛下的手段更是熟悉,这也是他们这次将孙文山拉下水一起反对的原因。
不然以孙文山的地位和身份,他肯定不在清算的范围之内,但是他也有派系,他的派系里面也有那种对于唐杰民“不重要”的勋贵,他们必然也在清算的范围之内。
如果孙文山胆敢袖手旁观,那么他的威势必然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