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也不懂,总是抗拒,后来才慢慢明白桩功的奥妙。
常言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何谓“功”?“功”就是桩功,也叫“内功”,当然这个“内功”,不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能喷火,也不能输送给他人,如果用一个现代词汇来代替它,那就是“体能”。
练武最终练的是什么?超强的体能、健康的体魄、收放自如的协调性、无坚不摧的爆发力。
今人总是大谈“速度”和“力度”,谓之武术圭臬,好像知道了这两个词,就悟到了武学真谛一样,可究竟速度和力度从哪里来?没一个人能说清楚。
有人说“反复训练”,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练着练着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达到极限了,你就那么大劲儿,再怎么练也不如别人劲儿大,你就那么快的速度,再怎么练也赶不上别人。
现在,怎么办?
国术有办法——桩功!
在国术的概念里,功夫,首先是人体学、医学,然后才是力学、格斗学。格斗的实质是调动身体一切能量,破坏对方稳定性,同时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功夫的第一步,不是对外,而是对内,反观自己,佛家叫“观照”,“观照”五脏六腑,“观照”筋骨结构,你得知道五脏六腑是怎么传递能量的,人体发力的原理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人体结构如何、经络走向如何、人体能量从何而来,还谈个狗屁的功夫?
而桩功,恰恰是打通人体气脉的关键,桩功走十二经络,通任督二脉,它不需要跑步,不要俯卧撑,不要仰卧起坐,不需要各种器械,只需你老老实实站着。
前提是,姿势必须正确,否则就是残废桩,会把膝盖站坏。
以形意浑圆桩为例,基本动作要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这东西如果没有师父手把手教,一般人弄不明白,单是一个“含胸拔背”就能把人绕晕,含胸,就是胸口稍微“含”一下,像抱着个球,拔背,就是后背挺拔,一弯一拔,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非也,含胸,是“沉肩坠肘”之后的一个自然动作,沉肩坠肘,必然引起“含胸”,但不能含得太过,太过就成了罗锅,此刻要将后背慢慢挺起,达到一种自然均衡状态。
人体脊椎是有弧度的,像个“S”形,婴儿出生时,这条弧线最明显,随着岁月流逝、筋骨劳伤,这条弧线会变形,谓之“强直”,站桩,就是把身体调整到和脊椎一致的曲线上,从而达到回归自然的状态。
从西医角度讲,这个姿势是血液流通最畅通无阻的姿势,血液从左心室里喷出来,进入动脉,中间没有任何阻碍,充盈细致末梢后,再回收入右心房。
从中医角度讲,它调动肾阳“君火”,自下而上,前走任脉,后走督脉,两侧走胆经,行气活血,扶正通阳。
桩功如果到位,下三盘特稳,起腿出拳,快如闪电。
这种不使劲儿,反而使身体增劲儿的方法,实在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至于是否科学,不必争论,一试便知。
我练武,在班上是出了名的,所以每次班级之间发生冲突,必然有我,一马当先,勇往直前。
有几次,还险些被学校开除。
我们班主任护犊子,每次都在教导主任面前据理力争:“我的学生都守规矩,是对方先动手,我的学生是正当防卫!”
法律,一切从法律角度辩护,才能维护正当权益。
所以,我始终没被开除。
眼看高中生活即将结束,最后两个月,我却差点翻了船。
那段时间功课太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是堆积似山的卷子,老师讲卷子,学生做卷子,形同炼狱,苦不堪言。
有天晚上,正上晚自习,教室里突然停电了,不知是哪里跳闸了,同学们纷纷回宿舍。
我的死党,强子,拉着我说:“走啊,出去放松放松啊?”
我知道,他说的“放松”,就是到街上的录像厅去看录像,那时各种港台盗版片盛行,三块钱看一晚上,我有点踌躇:“不好吧,万一被老师发现,就得叫家长,弄不好还会被开除!”
他大嘴一咧:“没事,都停电了,大家都睡了,老师也不会查岗了。”他憨厚的嘴唇,笑起来总给人一种信任感。
我俩一拍即合,翻墙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