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反问自己的儿子,对于这个东西他是不喜欢的,赵广美,可不喜欢,他可是极度讨厌这个人,对于这样的一种人他不喜欢。
就拿宋太祖子孙来说,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才能,那是因为如果表现出异常,肯定会第一个被赵光义干掉,本来他的皇位来的就是有说法的。如果这时赵匡胤子孙有能力的话,肯定就起来造反了。缩头乌龟多做几代,就真的成乌龟了,哪有什么雄心壮志。还不是想好好活着。当然在这里也只不过是举一个例子而已。原因其一是因为他们都是赵氏后代所以不能全部杀掉,其二就是赵匡胤最有竞争力的两个儿子都英年早逝了,也有传闻这两个儿子就是被赵光义所杀。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朝的首次皇权交接竟然是“兄终弟及”。显然,这未必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接,虽然后来宋太宗赵光义跟赵普合谋,共同构建出了“金匾之盟”这个说法,但始终杜绝不了悠悠众口,不说民间对宋太祖一脉的同情,就连宋朝的士大夫们都把这种怀疑记录在自己的著作中,让它流传后世。其实,到底是“金匾之盟”还是“烛影斧声”,在赵光义坐上皇位时的那一刻,都已经不重要了,遮掩是要遮掩,但并不是绝对的必要。李世民那么大胆地发动政变夺位,后人依旧说他是明君,所以,对赵光义来说,重要的是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