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专访泥塑老师jj】
jj老师和老妈约的地方正好是孩子们的自塑像的展示大厅,我们一起看了孩子们的泥塑。]}狐D恋?)文~学`\ o±?最3~新??章?¤节>`?更D(新@(?快3?¥
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做的自己有写实的,有艺术化的,也有很特别的。
写实的,有很像的,一眼就能看出是哪个孩子;有主要写实,再加点抽象的头里出来很多不同的思考的;有抽象化的,艺术化的;还有一半是人,一半是骨骼的……
对于儿子的自塑像,其实老妈觉得不是那么像,眼睛鼻子什么的,头发还是比较像的。而最大的感受是孩子的眼睛是朝上的,但塑像的眼睛是向下耷拉着,好像抑郁的样子。
jj老师带着老妈看,说了儿子的状况,说他在细节上如果老师不推动,是很难做出细节来的。比如自塑像的眉毛这个部分,就是jj老师告诉他要做出来,他才做出来的。而且,jj老师说这四年的状况基本上都是这样。我们去到了泥塑教室,看到了孩子们四年中尚留下来的作品。
指着一个四条腿的动物,jj老师说这是儿子九年级刚来上泥塑课的作品。老师说完要求,他“咵喳喳”很快,一个形似的作品立刻出现了,但是可以看到细节上很粗糙,没有去打磨,而且孩子不愿意去打磨。
包括就是这次自塑像的作品,之前jj老师带着所有孩子都做了好几版的塑像。比如脸颊的部分,非得jj老师把泥塑工作分解成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给出清晰的要求,比如这次就是要把脸颊的部分堆出来,像儿子这样的孩子才会把这些细节做出来。
所以说,儿子就是这种能很快把握整体感,但是不愿意在细节上下功夫的孩子。
如果要推动他,就需要老师很有意识地去推动才行,需要工作的细分,需要清晰的要求。
然后,jj老师分享了这次自塑像的项目中儿子和老师的冲突。就是在课堂上,jj老师已经告诉孩子们怎么做,也询问过孩子,也说知道怎么做,有一次三个孩子聊天,于是jj老师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做,他们说他们不会做。老师说,不是已经告诉你们怎么做了呢?这时三个孩子,包括儿子,另一男同学,另一女同学。那两个孩子都不说什么了,儿子直接指出,说老师,你呆在yy同学那里指导他的时间太多了,这太不公平了!
其实儿子在前一节课上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当时jj老师没有意识到,就滑过去了,而且当时儿子好像轻描淡写地讲的,好像也没有对他有什么影响。
但这一次说的时候,忘了中间发生了什么,可能是jj老师也有了情绪,儿子也有了情绪,后来儿子的眼泪就出来。当儿子的眼泪出来的时候,jj老师看到这个孩子的眼泪,她突然意识到,她原来对这个孩子说的话,都只是道理,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看到这个孩子真正的需要。
于是jj老师就央求这三个孩子课后留下来,并且告诉他们:对不起,可能我做错了,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告诉我错在哪里。后来三个孩子和jj老师聊了聊,jj老师表示说,好,看我下节课的表现。
到了后面,jj老师就有意识地每一次下课,都在不同的孩子那里逗留多一点时间,尽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还说最后一节课的最后的逗留时间,也留在了儿子那里。
jj老师说,儿子很认真,很追求公平,但最开始,jj老师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照顾到儿子的这个需求,但慢慢地也满足了他。当有同学耍赖没有做值日的情况被儿子告诉jj老师后,老师就请他下节课提醒他,结果下节课儿子就真的很认真地提醒jj老师,于是jj老师就对那个孩子说:今天你需要一个人做值日,因为上次你逃掉了。
~~~~~~~~~
从jj老师的反馈,老妈看到了儿子以下的特质,一些是在家里也能看到的,一些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才会体现出来的:
#做事情很快,三下两下能出个大致的形,但是比较粗犷,细节上不讲究,除非有成人耐心地,慢慢地去推动他,并且给予他清晰的要求,是能够协助他在细节上突破的。
#需要看到这个孩子的真正的情感需求,看到了满足了就很容易沟通了,否则会冲突,会起很大的情绪。他主要的情绪就是会难过,会掉眼泪,同时会愤怒。成人只有真正地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才能重新开启沟通的大门。
#非常讲究公平,自己也很认真,对于别人不认真对待的事情,会和老师沟通。
#敢于表达自己,对权威并不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