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 > 第四章 五周,国庆节,不喜欢洗碗

第四章 五周,国庆节,不喜欢洗碗

清楚。

他说,“可我现在一句话也不想听,你说也没有用,等我想听了再说。”

于是我抢着说了最后一句,“好吧,在我们没有讨论好这件事情之前,下一顿饭我就先不做了。”

然后对话就结束了。我听到儿子在房间里说“每次都是那几句,答应只说一句的,又说了一大堆。”我没有回应他,就当没听到。

---------------------------------------------------------------------------------------------------

现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在理清我的思路。我想弄明白孩子的点在哪里。

吃东西要洗碗,吃得油多,洗得就麻烦,相信孩子也是知道的,也是理解的。

他的点是在于妈妈很啰嗦,把这个道理讲了很多遍么?这个肯定占绝大部分。

还有,他就是不喜欢洗碗,就是洗碗时会埋怨,会指责,但是他比之前有进步的是以前不做,但是现在虽然埋怨着但还是做了。是在让妈妈允许他的埋怨么?

我发现,我这次非要和他理论,是因为我有个期待,就是我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约定,那就是你吃了好吃的之后,洗碗时请不要埋怨。

这应该是我的需求,因为做好吃的东西是需要用心,费时费力的,孩子吃得高兴,当然是我乐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吃完之后洗碗,他埋怨加上指责,我是很不舒服的,我下回就不愿意再做了。

所以,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和儿子沟通出来我的需求,告诉他我的感受和我的期待,看看他怎么说;另外,也表示下回再少一些啰嗦的话语。

好吧,就这么办,现在唯有等待一个时机来和他沟通,应该是吃饭前。

过了两个多小时,儿子的房门一直关着。我觉得差不多了,而且一会儿要做午饭了,于是我就主动找机会和他碰面,碰巧他也开门了。于是弄了点吃的东西,然后我就能和他聊上话了。吃完了,我说“你能不能来坐会儿,妈妈想聊一下。”

儿子说“我不想聊”,但是没有带着之前的情绪。

我说“聊一下嘛,一会儿我还要做饭呢!”

“好吧”,他似乎还是有点儿不情愿,但是愿意坐下来了。

“就聊五分钟!”儿子突然说。

我说“行”,我刚说“可以设闹钟”,儿子已经用手机设了闹钟,和我不谋而合。

然后,儿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着,而我就坐在床边上说。

我说,儿子,你看哈,当你吃了好吃的,但在洗碗的时候有埋怨妈妈觉得很不舒服。妈妈知道你不爱洗碗,但是今天当我告诉你锅盖没有洗干净时,你就又洗了一遍,那就是挺好的。如果你确实有埋怨,可以到你房间里去说,结束后再过来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行。所以,妈妈就是希望,不要听到埋怨的声音。(话说回来,我自己现在看看都挺啰嗦的,怎么把话说得清楚、简洁也是个本事。)

然后儿子换了个姿势,准备听下文。

我说“没了,就这些。”

他说“没了?”一脸意外的样子。

“没了,但你要有回应呀。”

“那就这样吧!”儿子说。

轮到我意外了,就这样了?我已经做好准备,儿子会来个大辩论的呢。

我不信,接着问“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了。”

儿子说,“嗯,差不多吧”微笑着。

好吧,真的是结束了。

然后,我笑着说“看看节约了多少分钟?”

儿子一看,还剩三分钟。

我说“可不可以下回我还有三分钟的说话?”

儿子说,“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钟。”

好吧,这个抠门的臭小子,还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时一点点的时间也能派上大用场!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简单,我当然是站在理正的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可以不喜欢,看到他努力的地方,还有就是给予时间让他慢慢沉淀,慢慢寻找到合适的应对。我再清晰地把几点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状况和他的情绪。如果在情绪之中硬要做什么,可能会激化冲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纳,每个人都是可以不喜欢家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